老子道德經 原文和譯文老子道德經 原文和譯文   第一章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2。   2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3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4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5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譯文   1道可以說,但不是通常所說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2可以說他是無,因為他在天地創始之前;也可以說他是有,因為他是萬物的母親。   3所以,從虛無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奧妙。從實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蹤跡。   4實有與虛無只是說法不同,兩者實際上同出一源。這種同一,就叫做玄秘。   5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間萬般奧妙的源頭。   第二章   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2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3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4萬物作焉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5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譯文   1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為美,這就是醜了。都知道以善為善,這就是惡了。   2有和無是相互依存的,難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長和短互為比較,高和下互為方向,聲響和回音相呼應,前邊與後邊相伴隨。   3所以,聖人從事的事業,是排除一切人為努力的事業;聖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語之外的教化。   4他興起萬物卻不自以為大,生養而不據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   5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卻永恆不滅。   第三章   1不尚賢,使民不爭。   2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3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4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5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6為無為,則無不治。   譯文   1不崇尚賢能之輩,方能使世人停止爭鬥。   2不看重珍奇財寶,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竊。   3不誘發邪情私慾,方能使世人平靜安穩。   4所以,聖人掌管萬民,是使他們心裡謙卑,腹裡飽足,血氣淡化,筋骨強壯。   5人們常常處於不求知、無所欲的狀態,那麼,即使有賣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為了。   6遵從無為之道,則沒有不太平之理。   第四章   1道沖而用之,久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2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3吾不知其誰之子,像帝之先3。   譯文   1道,空虛無形,其大能卻無窮無盡,淵遠深奧啊,像是萬物的祖宗。   2放棄自以為是的銳氣,擺脫紛紜萬象的迷惑,和於你生命的光中,認同你塵土的本相,你便能在幽幽之中,看到他那似有似無的存在。   3我不知道有誰產生他,他先於一切有形之帝。   第五章   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2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3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譯文   1天地不理會世上所謂的仁義,在其看來,萬物是祭神用的稻草狗。聖人也不理會世上所謂的仁義,在他眼裡,百姓是祭神用的稻草狗。   2天地之間,不正像一個冶煉的風箱嗎?虛靜而不窮盡,越動而風越多。   3話多有失,辭不達意,還是適可而止為妙。   第六章   1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2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3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譯文   1幽悠無形之神,永生不死,是宇宙最深遠的母體。   2這個母體的門戶,便是天地的根源。   3冥冥之中,似非而是,延綿不絕,用之不盡。   第七章   1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2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3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譯文   1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因為它不自貪自益其生,所以能長生。   2同理,聖人把自己置於最後,他反而在前;把自身置之度外,他反而長存。   3這不正是由於他無私,反而成全了他的私嗎?   第八章   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2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3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4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   1最高的善像水一樣。水善於滋養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2它處身於眾人所厭惡的地方,所以跟道很相近。   3居身,安於卑下;存心,寧靜深沉;交往,有誠有愛;言語,信實可靠;為政,天下歸順;做事,大有能力;行動,合乎時宜。   4唯有不爭不競,方能無過無失。   第九章   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2揣而銳之,不可常保。   3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4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5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譯文   1抓在手裡冒尖兒流,自滿自溢,不如罷了吧。   2千錘百煉的鋒芒,也長不了的。   3金玉滿堂,你能守多久呢?   4富貴而驕,是自取災禍啊!   5大功成了,名份有了,自己便隱去,這正是上天之道。   第十章   1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2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3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4愛國治民,能無為乎?   5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6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7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譯文   1誰能使靈魂與真道合一,毫無離隙呢?   2誰能使血氣變得柔順,像嬰兒一樣呢?   3誰能洗淨內心的雜念,透亮如明鏡呢?   4愛民掌權,誰能捨己順道、無為而治呢?   5運用心智,誰能因應天意、如雌隨雄呢?   6明白通達,誰能超越人智、擺脫知識呢?   7那創造並養育這個世界的,他創造養育並不強行佔有,他無所不為卻不自恃其能,他是萬物之主而不任意宰制。這真是深不可測的恩德啊!   第十一章   1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2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3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4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譯文   1三十根輻條集中在車軸穿過的圓木上,圓木有空的地方,才對車有用處(可行走)。   2揉合黏土製成器皿,上面有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用處(能容納)。   3為房屋安窗戶,窗戶有空的地方,才對房屋有用處(取光亮)。   4有形者對人們有利益,是由於無形者的功用啊。   第十二章   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打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2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譯文   1繽紛的色彩使人眼睛昏花,變幻的音響使人耳朵發聾,豐腴的美食使人口味敗壞,馳騁打獵令人心意狂蕩,珍奇財寶令人行為不軌。   2所以聖人掌管萬民,是給他們內在的充實,不是給他們外在的愉悅。據此而取捨。   第十三章   1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2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3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4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譯文   1得寵和受辱都會內心不安,最大的禍患是看重肉身性命。   2為什麼說得寵和受辱都會內心不安呢?寵是來自上面的,得到時吃驚,失去時也吃驚,所以說得寵和受辱都會內心不安。   3為什麼說最大的禍患是看重肉身性命呢?我有大禍患之憂慮,是因為我有肉身性命要保全;及至我把肉身性命置之度外,我還有什麼禍患可憂慮呢?   4所以,捨棄肉身性命去為天下的人,堪為普天下的寄托;捨棄肉身性命去愛天下的人,堪得普天下的信靠。   第十四章   1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   2此三者不可致詰4,故混而為一。   3其上不,其下不昧。   4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5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惚恍。   6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7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譯文   1看見而不曉得,叫做「夷」;聽到而不明白,叫做「希」;摸索而不可得,叫做「微」。   2「夷希微」三者,不可思議,難究其竟,所以它們混而為一。   3在他之上不再有光明,在他之下不再有黑暗。   4難以言說的無限延綿啊,又復歸於空虛無物。   5他是沒有狀態的狀態,沒有形象的形象,叫做恍惚。   6迎面看不見他的先頭,追蹤抓不著他的尾跡。   7秉持上古之道,可以把握當今萬有,知道其由來始末,這便是大道的要領了。   第十五章   1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2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3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4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譯文   1古時候善於行道的人,其微妙玄通,真是深不可識。由於深不可識,只好勉強來形容他:   2其審慎好像冬天過江,謹守好像畏懼四鄰,恭敬嚴肅如同作客,流逸瀟灑如同化冰,純樸得好像未經雕琢,曠達得好像高山空谷,敦厚得好像渾沌不清。   3誰能沉澱混濁的,使之漸漸清澈呢?誰能啟動僵死的,使之徐徐復活呢?   4持守此道的人,是不會自滿自溢的。唯有不自滿自溢,才能在凋敝死亡中成為新人。   第十六章   1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2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3歸根曰靜。   4靜曰覆命。   5覆命曰常5,   6知常曰明。   7不知常,妄作,凶。   8知常容,容乃公,   9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   10道乃久,沒身不殆。   譯文   1內心虛化到極點,持守安靜到純一,我就能在萬物的篷蓬勃勃中,看出其來龍去脈。   2萬物紛紜百態,都復歸其本根。   3回到本根就叫平靜安息。   4平靜安息便是復歸了真生命。   5復歸了真生命便是永恆。   6認識永恆便是光明。   7不認識永恆,就會任意妄為,後果凶險。知常曰明。   8認識了永恆,就能萬事包容。萬事包容,就能公義坦蕩。   9公義坦蕩,則為完全人。完全人,則與天同。與天同,就歸入道了。   10歸入道,可就長久了,即使肉身消失,依然平安無恙。   第十七章   1太上,下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2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譯文   1至高至善的掌權者,人們彷彿感覺不到其存在。次一等的,贏得人們的親近讚譽。再次的,使人們畏懼害怕。更次的,遭人們侮慢輕蔑。   2信實不足,才有不信。   3悠悠然大道之行,無鬚髮號施令,大功告成之後,百姓都視之為自然而然的事,說:我們本來就是這樣的啊!   第十八章   1大道廢,有仁義。   2智慧出,有大偽。   3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譯文   1大道廢棄了,才出現仁義。   2智慧出來了,才有大偽詐。   3六親不和,才大講孝慈。國家昏亂,才呼喚忠臣。   第十九章   1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2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   3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譯文   1棄絕成功與智慧,對人民有百倍的好處。棄絕仁義的說教,人民就會復歸孝慈。棄絕技巧與功利,就不會有盜賊為患。   2然而,用這三者作誡律是不夠的,一定要讓人心有所歸屬才行,就是:認識生命的本根,持定存在的本原。   3使自我越來越少,使慾望越來越淡。拒絕人間的學問,保持無憂無慮的心。   第二十章   1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3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兮若無所歸。   4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5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6澹兮其若海,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   7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譯文   1恭維與呵斥,相差有多遠?讚美與厭惡,區別在哪裡?人所畏怕的,不能不畏怕啊。   2荒野啊,廣漠無際!眾人熙熙攘攘,像是在享受盛大的宴席,像是登上了歡樂的舞台。   3唯獨我渾然無覺,好像不曾開化的樣子;混混沌沌,像初生嬰兒還不知嘻笑的時候;疲憊沮喪,像是四處流浪無家可歸的人。   4眾人都自得自滿流溢而出,唯獨我彷彿遺失了什麼。我真是愚笨人的心腸啊!   5世俗的人個個明明白白,唯獨我一個昏昏然然。世俗的人個個斤斤計較,唯獨我一個馬虎不清。   6大水蕩蕩淼如海,高風習習行無蹤。眾人都有一套本事,唯獨我又沒用又頑固。   7我這樣與眾不同,是把吃喝母親,看得高於一切啊!   第二十一章   1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2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3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4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5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譯文   1最高的道德形態,是徹底順從道。   2道作為存在物,完全是恍恍惚惚的。恍惚之中有形象,恍惚之中有實在。   3在他的深遠幽暗中,有一個精神存在著。這個精神至真至切,充滿了信實。   4從古到今,他的名字從不消失,好叫人們看到萬物之父。   5我怎麼曉得萬物之父呢?就是由他而來。   第二十二章   1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2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6。   3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4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5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譯文   1受屈辱的,可得成全;受冤枉的,可得伸直;低窪的得充滿,將殘的得新生,缺乏的便獲得,富有的便迷惑。   2所以,聖人與道合一,做天下人認識上天的器具。   3不自以為能看見,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榮耀,所以大功告成。不自以為大,所以為天下王。   4正因為不爭不競,天下沒有能與之爭競的。   5古人說「受屈辱必得成全」的話,豈是虛構的嗎?那確實得成全者,天下便歸屬他。   第二十三章   1希言,自然。   2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3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4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5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譯文   1少說話,合乎自在本相。   2狂風刮不了一清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興起風雨的是誰呢?是天地。天地都不能長久,何況人呢?   3所以,從事於道的人就認同道,有德的人就認同德,失喪的人就認同失喪。   4認同道的人,道便悅納他;認同德的人,德便歡迎他;認同失喪的人,失喪便擁抱他。   5信心不足,才有不信。   第二十四章   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2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3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4其在道也,曰余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譯文   1翹著腳就站立不住,蹦著高就走不成路。   2自以為能看見的是瞎子,自以為聰明的是傻子。   3自我誇耀的徒勞無功,自高自大的不能為首。   4從道的眼光來看,這些東西像多餘的飯,累贅的事,只會讓人厭惡。有道的人不會這樣的。   第二十五章   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2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3可以為天地母。   4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5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譯文   1在產生天地之前,有一個混然一體的存在。   2寂靜啊,空虛啊!獨立自在,永不改變。普天運行,永不疲倦。   3稱得上是天地萬物的母親。   4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姑且寫作「道」,勉強起個名字叫「大」。   5大,便無限飛逝,飛逝而致遠,至遠而回返。   6所以道為大,天為大,地為大,人也為大。宇宙中四個為大的,人是其中之一。   7然而人要以地為法度,地以天為法度,天以道為法度,道以他自身為法度。   第二十六章   1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2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3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4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譯文   1重是輕的根基,靜是躁的主人。   2所以君子每天出行時都帶著輜重。雖有榮華壯觀,他卻安然超脫。   3然而有的大國君主,只重自身,輕慢天下,以致滅亡。   4輕浮就會失根,驕躁就會失控。   第二十七章   1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   2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3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4是謂襲明。   5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6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譯文   1善於行走的不留蹤跡,善於言辭的沒有暇疵,善於計算的不用器具。   2善於關門的不用門插,卻無人能開;善於捆綁的不用繩索,卻無人能解。   3聖人就是這樣一直善於拯救世人,無人被棄之不顧;一直善於挽救萬物,無物被棄之不顧。   4這就叫承襲、傳遞光明。   5所以說,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師,不善之人亦是善人的資財。   6如果不敬重老師,或者不愛惜其資財,那麼,再有智慧也是大大地迷失了。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奧妙啊!   第二十八章   1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2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3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4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5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6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7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   8故大智不割。   譯文   1知道其雄偉強壯,卻甘守雌愛柔順,而成為天下的溪流。   2作為天下的溪流,永恆的恩德與他同在,(使人)復歸於純潔的嬰兒。   3知道其光明所在,卻甘守暗昧,而成為世人認識上天的工具。   4作為世人認識上天的工具,永恆的恩德至誠不移,(使人)復歸於無限的境界。   5知道其榮耀,卻甘守羞辱,而成為天下的虛谷。   6作為天下的虛谷,永恆的恩德充足豐滿,(使人)復歸於存在的本原。   7這本原化散在不同的人身上,成為不同的器物。聖人使用他們,而成為掌權者。   8如此,至大的智慧是渾然為一、不可分割的。   第二十九章   1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2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3故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   4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譯文   1想用人為的努力去贏得天下,我看達不到目的。   2天下是神的器具,不是人為努力就能得著的。人為努力的,必然失敗;人為持守的,必然喪失。   3世間是這樣:有佔先前行的,就有尾追不捨的;有哈暖氣的,就有吹冷風的;有促其強盛的,就有令其衰弱的;有承載的,就有顛覆的。   4所以聖人擯棄一切強求的、奢侈的和驕恣的東西。   第三十章   1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2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3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4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5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譯文   1用道來行使主權的人,不靠武力而稱強天下。用武力總是有報應的。   2軍隊進駐之地,荊棘便長出來;每逢大戰之後,凶年接著來到。   3良善自會結果,無須強奪硬取。   4成了而不矜持,成了而不炫耀,成了而不驕傲,成了像是不得已,成了而不逞強。   5任何事物一逞強示壯就會老朽,這不是出於道。不是出於道的,是早已注定要死亡了。   第三十一章   1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2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譯文   1兵是不吉利的東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萬不得已而用之,也是以恬淡之心,適可而止,打勝了也不當成美事。以打勝仗為美事的人,就是以殺人為樂。以殺人為樂的人,是絕不可能得志於天下的。   2所謂兵,是不吉利的東西,萬物都厭惡,得道的人不用它。君子平時以左方為貴,戰時以右方為貴,因為左方表示吉祥,右方代表凶喪。偏將軍在左邊,上將軍在右邊,就是以凶喪來看待戰事。殺人多了,就揮淚哀悼;打了勝仗,也像辦喪事一樣。   第三十二章   1道常無名。   2樸雖小,天下莫能臣。   3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5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譯文   1道,通常不顯露其名份。   2存在的本原即道的本體雖然精渺微小,天下卻沒有什麼能支配他。王侯若能持守他,萬物會自動歸順。   3天地相和,降下甘露,無人分配,自然均勻。   4宇宙一開始有秩序,就有了名份。既有了名份,人就該知道自己的限度,不可僭越。知道人的限度而及時止步,就可以平安無患了。   5道,引導天下萬民歸向自己,就好像河川疏導諸水流向大海。   第三十三章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3知足者富。   4強行者有志。   5不失其所者久。   6死而不亡者壽。   譯文   1能識透別人,算有智慧;能識透自己,才有光明。   2能戰勝別人,算有力量;能戰勝自己,才是真強。   3知足的人富有。   4攻克己身、順道而行的人有志氣。   5持守本相、不失不離的人可以長久。   6肉身雖死、生命活著的人才叫長生。   第三十四章   1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2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   3愛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4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譯文   1大道瀰漫,無所不在,周流左右。   2萬物都是籍著他生的,他不自誇自詡。大功都是由他而來的,他不彰明昭著。   3他愛撫滋養萬物,卻不以主宰自居,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樣子。當萬物都依附歸向他時,他仍然不以主宰自居,這樣,他的名份可就大了。   4由於他從始至終不自以為大,這就成就了他的偉大。   第三十五章   1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2樂與餌,過客止。   3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譯文   1秉持大道之象者,普天下都前往歸向他。普天下都歸向他,也不會互相妨害,反而得享安息、平安、太平。   2人間的美樂佳宴,使匆匆過客們沉溺不前。   3大道出口成為話語,平淡無味,看起來不起眼,聽起來不入耳,用起來卻受益無窮。   第三十六章   1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2柔弱勝剛強。   3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譯文   1要收斂的,必先張馳一下。要削弱的,必先加強一下。要廢棄的,必先興起一會兒。要奪取的,必先讓與一點兒。這是微妙的亮光。   2柔弱的勝於剛強的。   3魚不能離開水(而上岸),國家的主權和勢能也無法(離開道)向人展示清楚。   第三十七章1道常無為而無不為。2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3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慾。4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譯文   1道,通常看起來無所作為的樣子,實際上沒有一件事物不是他成就的。   2王侯若能持守他,就一任萬物自己變化。   3變化中有私慾發作,我便用那無以名狀的本原來鎮住。在這個無以名狀的本原裡,慾望將斷絕。   4慾望斷絕、人心平靜了,天下自然便安穩了。   第三十八章   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2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3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4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5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6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譯文   1道德高尚的人,不必以道德誡命來自律,因為他內心自有道德。道德低下的人,需要恪守道德誡命,因為他內心沒有道德。   2道德高尚的人是無為的,其道德不是刻意為了實現什麼。道德低下的人是在追求道德,其道德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   3有大仁愛的人,是在追求仁愛,卻不是刻意實現某種目的。有大正義的人,是在追求正義,而且其正義是為了實現某種目的。   4有大禮法的人,是在追求禮法,卻沒有人響應,就掄起胳膊去強迫人了。   5所以,喪失了大道,這才強調道德;喪失了道德,這才強調仁愛;喪失了仁愛,這才強調正義;喪失了正義,這才強調禮法。所謂禮法,不過表明了忠信的淺薄缺乏,其實是禍亂的端倪了。   6所謂人的先見之明,不過採摘了大道的一點虛華,是愚昧的開始。所以,大丈夫立身於豐滿的大道中,而不站在淺薄的禮法上;立身於大道的樸實中,而不站在智慧的虛華上。據此而取捨。   第三十九章   1昔之得,一者。   2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3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正,將恐蹶。4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谷。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致譽無譽。   5是故不欲如玉,珞珞如石。   譯文   1古人所得的,是一(唯一者,原初者,化一者,即道)。   2天空得一而清虛,大地得一而安穩,神祇得一而顯靈,江河得一而流水,萬物得一而生長,王侯得一而天下歸正。   3推而言之:天空若不清虛,恐怕要裂開了;大地若不安穩,恐怕要塌陷了;神祁若不顯靈,恐怕要消失了;江河若不流水,恐怕要乾枯了;萬物若不生長,恐怕要滅絕了;王侯不能使天下歸正,恐怕要跌倒了。   4貴是以賤為本體的,高是以低為基礎的。所以王侯都自稱孤家、寡人、不善。這不正是以賤為本體嗎?不是嗎?所以最高的榮譽恰恰沒有榮譽。   5所以不要追求晶瑩如美玉,堅硬如頑石。   第四十章   1反者道之動7,弱者道之用。   2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譯文   1相反,是道的運動所在。柔弱,是道的力量所在。   2天下萬物都生於實有,實有出自虛無。   第四十一章   1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2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   3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4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5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6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7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譯文   1優秀的人聽了道之後,勤勉地遵行。一般的人聽了道之後,仍是似懂非懂、若有若無的樣子。俗陋的人聽了道之後,大聲嘲笑。若不被這種人嘲笑,那還叫真道嗎?   2所以《建言書》上說:道是光明的,世人卻以為暗昧。在道里長進,卻似乎是頹廢。在道裡有平安,看起來卻像是艱難。   3至高的道德卻好像幽谷低下,極大的榮耀卻好像受了侮辱,   4寬廣之德卻被視若不足,剛健之德視若苟且,實在的真理視若虛無,   5至大的空間沒有角落,偉大的器皿成形在後,   6聲音太大時,人在其中就聽不到什麼;形象太大時,人在其中就看不到什麼。   7道是隱秘的;然而只有道,善施與、又能成全。   第四十二章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8。   2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9。   3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4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譯文   1道先於萬物而自在,這是他的實在,稱為一。道被言說為道,這是他的名份,稱為二。道的實在,能被言說為道的名份,是因為他有表象,稱為三。三而一的道生養了萬物。   2萬物都有背道之陰和向道之陽,兩者相互激盪以求平和。   3人們所厭惡的,不就是孤、寡、不善嗎?王公卻用這些字眼兒自稱。   4所以,有時求益反而受損,有時求損反而獲益。   5先人教我的,我也用來教你們:自恃其強、偏行己路的人絕沒有好下場。這句話,就作為教訓的開始。   第四十三章   1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   2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3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譯文   1天下最柔弱的,駕御、馳騁於天下最堅強的。沒有實體的,進入沒有空隙的。   2我由此便知道無為的益處。   3這種無言的教化,無為的益處,天下很少有人能得著啊!   第四十四章   1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2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3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譯文   1名聲與生命,哪一樣與你更密切呢?生命與財富,哪一樣對你更重要呢?得著世界與喪失生命,哪一樣是病態呢?   2貪得無厭的人必有大損害,囤積財富的人必有大失喪。   3所以,知道滿足,便不受困辱;知道停止,才能免除危險,可以得享長久的生命。   第四十五章   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3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譯文   1那完善至極的,看起來卻好像欠缺的樣子,然而永不敗壞。那豐盈四溢的,看起來卻好像虛無的樣子,然而用之無窮。   2最正直的好像彎曲,最聰明的好像愚拙,最善辯的好像口訥。   3安靜勝於躁動,一如寒冷抵禦炎熱。唯有清靜,是天下的正道。   第四十六章   1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2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譯文   1天下有道的時候,最好的戰馬卻用來種地。天下無道的時候,懷駒的母馬也要上戰場。   2最大的禍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罪過就是貪婪。所以,以知足為滿足的人,其滿足是永恆的。   第四十七章   1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2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譯文   1不出屋門便可知天下,不望窗外便可見天道。出去的越遠,知道的越少。   2所以聖人不必經歷便知道,不必看見就明白,不靠努力而成就。   第四十八章   1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2無為而無不為。   3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譯文   1追求知識會越來越膨脹自負,追求真道會越來越謙卑虛己。一直謙卑虛己下去,就可以達到無為的境界了。   2在無為的境界裡,便可以無所不為了。   3得天下常常是靠無事,倘若極盡其能事,便不能得天下了。   第四十九章   1聖人無常心10,以百姓心為心。   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3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聖人在天下,歙歙焉11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譯文   1聖人沒有一己之心,而是一心為了百姓的心。   2良善的人,以良善待他;不良善的人,也以良善待他,從而結出良善的果子。   3信實的人,以信實待他;不信實的人,也以信實待他,從而結出信實的果子。   4聖人在天下,以其氣息使人心渾然純樸。百姓們全神貫注,凝視凝聽,聖人則把他們當嬰孩看待。   第五十章   1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12。   2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3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4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譯文   1人一生出來,就進入了死亡。人以四肢九竅活著,人以四肢九竅死去,人以這四肢九竅,將自己的生命送到死地。   2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世人太貪婪今生的享樂了。   3聽說善於得到並持守真生命的人,行路不會遇到老虎,打仗不會受到傷害。在他面前,凶牛不知怎麼投射它的角,猛虎不知怎麼撲張它的爪,敵兵不知怎麼揮舞他的刀。   4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已脫離了死亡的境地啊!   第五十一章   1道生之,德13蓄之,物形之,勢成之。   2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3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4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譯文   1萬物都是由道所生,又有恩德去蓄養,化育為物形,得勢而成長。   2所以萬物沒有不敬畏大道、不珍惜恩德的。   3大道的可敬和恩德的可貴,在於他不是情動一時、令出一時,乃是自然而然、永恆如此。   4所以說,道生出萬物,又以恩德去蓄養,使它們成長髮育,給它們平安穩定,對它們撫愛保護。然而他這樣創造養育卻不強行佔有,他這樣無所不為卻不自恃己功,他是萬物之主卻不任意宰制,這可真是深不可測的恩德啊!   第五十二章   1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2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3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4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5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6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譯文   1世界有一個開始,那開始的,就是世界的母親。   2既曉得有一位母親,就知道我們是兒子。   3既知道我們是兒子,就應當回歸守候母親。若能這樣,縱然身體消失,依舊安然無恙。   4塞住通達的感官,關閉認識的門戶,你就終身不會有勞苦愁煩。敞開你的通達感官,極盡你的聰明能事,你便終生不能得救了。   5能見著精微才叫明亮,能持守柔順才叫強壯。   6藉著大道灑下的光亮,復歸其光明之中,就不會留下身後的禍殃了。這就是承襲永恆、得著永生的意思。   第五十三章   1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2大道甚夷,而人好徑。   3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誇。非道也哉!   譯文   1這使我對大道確信不疑,行於其中,唯恐偏失。   2大道非常平安,世人卻偏行險路。   3朝廷已很污穢,田園已很荒蕪,糧倉已很空虛,卻穿著華美的服飾,佩戴鋒利的刀劍,吃膩佳餚美味,囤積金銀財寶,這不就是強盜頭子嗎?這個背離大道的世代啊!   第五十四章   1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   2子孫以祭祀不輟。   3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4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譯文   1完善的建造者,其建造的不能拔除。完善的保守者,其保守的不會失落。   2應當祭祀敬拜這完善者,子子孫孫永不停息。   3一個人若這樣,他身上的恩德必真實無偽。一家若這樣,這一家的恩德必充實有餘。一鄉若這樣,這一鄉的恩德必深遠流長。一國若這樣,這一國的恩德必豐滿興隆。若以此教化天下,其恩德必普行於天下。   4所以,將上面的道理用於一身,則知一身;用於一家,則知一家;用於一鄉,則知一鄉;用於一國,則知一國;用於天下,則知天下。我從何知曉天下之事呢?就是從這裡。   第五十五章   1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2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3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4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5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譯文   1道德豐厚的人,就像赤裸的嬰兒一樣。   2毒蟲不蟄他,猛獸不咬他,凶鳥不傷他。他的筋骨柔弱,卻抓得牢握得緊。他不懂男女交合之事,生殖器卻常硬朗,這是精氣純全的緣故啊!他終日哭叫而不啞,這是天然合和的緣故啊!   3認識天然合和就叫做認識永恆,認識永恆就叫做認識光明。   4使生命更豐盛就叫做福祥,心靈掌管血氣就叫做強壯。   5相反,物質的東西一壯大就會老朽,不合乎永恆之道。不合乎永恆之道的,是早已注定要死亡了。   第五十六章   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3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譯文   1知「道」者不好說,好說者不知「道」。   2塞住通達的感官,關閉受惑的門戶,放棄自以為是的銳氣,擺脫紛紜萬象的迷惑,和於你生命的光中,認同你塵土的本相,這就是深奧玄妙的同一境界了。   3不能進入這個境界,才產生親近和疏遠,才會有利益和損害,才分出高貴和低賤。所以,唯有這個境界才是真正可貴的。   第五十七章   1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2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3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譯文   1以恆常的法度治理國家,以出奇的策略用兵打仗,以無為之道得天下。我何以知道這一層道理呢?你們看:   2天下越多禁令,人民越是貧窮。人們的利器越多,國家越是混亂。人的技巧發達了,千奇百怪的事就出現了。法令越是彰明,罪犯就越多。   3所以聖人說,我無為,民心自然歸化。我好靜,民心自然框正。我無事,我民自然富有。我無慾,我民自然純樸。   第五十八章   1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2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   3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4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譯文   1一國的政治渾然無覺,其人民便純樸敦厚。一國的政治明察秋毫,其人民便尖刻澆薄。   2禍患啊,帶來福份;福份啊,隱含著禍患。誰能知曉其中的奧秘呢?   3本來正常的,又變得荒誕。以為良善的,又成為邪惡。這種現象令人迷惑不解,已經很深很久了。   4所以,聖人行為方正,卻不以此審判別人;心思銳利,卻不因此傷害別人;品性絹直而不放肆;明亮如光卻不炫耀。   第五十九章   1治人事天,莫若嗇。   2夫為嗇,是謂早服。   3早服,謂之重積德。   4重積德,則無不克。   5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6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7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8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譯文   1治理人事,侍奉上天,最重要的是惜愛。   2唯有惜愛,是警醒預備。   3警醒預備,即所謂厚積恩德。   4厚積恩德,則無往而不克。   5無往而不克,則力量無限。   6力量無限,就可以治理國家了。   7國家若有母親,就可以長久。   8(母親)就是那根深蒂固、永生盼望之道。   第六十章   1治大國,若烹小鮮。   2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3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4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5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譯文   1治理大國,要像煎小魚一樣。   2以道來統轄天下時,鬼怪不作祟於人。   3不僅鬼怪不作祟於人,神祇也不傷害人。   4不僅神祇不傷害人,聖人也不傷害人。   5這樣,兩相和好,互不傷害,德就交匯融合於道,歸入其源頭了。   第六十一章   1大國者若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2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3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蓄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譯文   1大國如果謙卑處下,慈柔如母,就能成為天下匯歸之處。   2母性常常勝於雄性,就在於她能安安靜靜,處身卑下。   3所以大國若對小國謙卑處下,便能得著小國的信賴。小國若對大國謙卑處下,便能得著大國的信任。所以,或者因謙卑處下而得著,或者因謙卑處下被得著。大國不過想兼蓄小國,小國不過想見容於大國。若要讓兩者都得著自己所謀求的,大國謙卑處下是最要緊的。   第六十二章   1道者,萬物之奧14>。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15。   2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3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4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有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譯文   1道是萬物的主宰,善人的寶貝,罪人的中保。   2美好的言詞固然可以博取尊榮,美好的行為固然使人得到敬重,然而人的不善怎能被剔除棄絕呢?   3所以,就是立為天子,封為三公(太師、太傅、太保),財寶無數,榮華加身,還不如坐進這大道裡呢!   4古時候為什麼重視道呢?不就是因為在他裡面,尋求就能得著,有罪能得赦免嗎?所以道是天下最尊貴的啊!   第六十三章   1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2大小多少,抱怨以德。   3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4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5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6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譯文   1把清靜無為當成作為,以平安無事作為事情,用恬淡無味當作味道。   2以小為大,以少為多,以德報怨。   3在容易之時謀求難事,在細微之處成就大事。天下的難事,必從容易時做起;天下的大事,必從細微處著手。   4所以,聖人自始至終不自以為大,而能成就其偉大的事業。   5輕易的許諾,必不大可信;看起來容易的,到頭來必難。   6所以,聖人猶有艱難之心,但終無難成之事。   第六十四章   1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2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3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4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5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譯文   1安然平穩,便容易持守;未見兆端,可從容圖謀。脆弱不支的,容易瓦解;細微不顯時,容易消散。要趁事情未發生時努力,要趁世道未混亂時治理。   2合抱的粗木,是從細如針毫時長起來的;九層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築起來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邁出來的。   3人為努力的,必然失敗;人為持守的,必然喪失。所以,聖人不是靠自己的作為,就不失敗;不是自己努力去持守,就不喪失。   4世人行事,往往是幾近成功的時候又失敗了。到最後一刻還像剛開始時一樣謹慎,就不會有失敗的事了。   5所以,聖人要世人所遺棄不要的,而不看重世人所珍惜看重的;聖人學世人以為愚拙而不學的,將眾人從過犯中領回來。聖人這樣做,是順應萬物的自在本相,而不是一己的作為。   第六十五章   1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2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3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4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譯文   1古時善於行道的人,不是使世人越來越聰明,而是使世人越來越愚樸。   2世人所以難管理,就因為人的智慧詭詐多端。所以若以人的智慧治理國家,必然禍國殃民;若不以人的智慧治理國家,則是國家的福氣。   3要知道,這兩條是不變的法則。能永遠記住這個法則,就叫至高無上的恩德。   4這至高無上的恩德啊!多麼奧妙,多麼深遠,與一般事理多麼不協調,甚至大相逕庭,然而,唯此才是通向大順的啊!   第六十六章   1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2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3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4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譯文   1大江大海能匯聚容納百川流水,是因為它所處低下,便為百川之王。   2若有人想在萬民之上,先得自謙為下;要為萬民之先,先得自卑為後。   3聖人正是這樣,他在上,人民沒有重擔;他在前,人民不會受害。所以普天下都熱心擁戴而不厭倦。   4他不爭不競,謙卑虛己,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第六十七章   1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2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3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4今捨慈且勇,捨儉且廣,捨後且先,死矣。   5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譯文   1世人都說我的道太大,簡直難以想像為何物。正因為他大,才不具體像什麼。若具體像什麼,他早就藐小了。   2我有三件寶貝,持守不渝。一是慈愛,二是儉樸,三是不敢在這世上爭強好勝,為人之先。   3慈愛才能勇敢,儉樸才能擴增,不與人爭強好勝,才能為人師長。   4當今之人,失了慈愛只剩下勇敢,失了儉樸只追求擴增,失了謙卑只顧去搶先,離死亡不遠了!   5慈愛,用它來征戰就勝利,用它來退守必堅固。上天要拯救的,必以慈愛來護衛保守。   第六十八章   1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2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譯文   1真正的勇士不會殺氣騰騰,善於打仗的人不用氣勢洶洶,神機妙算者不必與敵交鋒,善於用人者甘居於人之下。   2這就叫不爭不競之美德,這就是得人用人之能力,這就算相配相合於天道。上古之時便如此啊!   第六十九章   1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扔無敵。   2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   3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譯文   1用兵者有言:「我不敢主動地舉兵伐人,而只是被動地起兵自衛;我不敢冒犯人家一寸,而寧肯自己退避一尺。」這樣,就不用列隊,不必赤臂,不需武器,因為天下沒有敵人了。   2最大的禍害是輕敵,輕敵幾乎能斷送我的寶貝。   3所以若兩軍對峙,旗鼓相當,那悲傷哀慟的一方必勝無疑。   第七十章   1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有知,是以不我知。   3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4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譯文   1我的話很容易明白,很容易實行。天下的人卻不能明白,不能實行。   2(我的)話有根源,(我的)事有主人。你們自以為有知識,所以不認識我(的話和我的事)。   3明白我的人越是稀少,表明我所有的越是珍貴。   4所以聖人外表是粗麻衣,內裡有真寶貝。   第七十一章   1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2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3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譯文   1知道自己無知,最好。無知卻自以為知道,有病。   2只有把病當成病來看,才會不病。   3聖人不病,就是因為他知道這是病,所以不病。   第七十二章   1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2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   3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譯文   1當人民不再敬畏任何人的權威時,真正的大權威就來到了。   2不要妨害人們的安居,不要攪擾人們的生活。只要不令人們生厭,人們就不會厭惡權威。   3所以,聖人深知自己,卻不自我炫耀;他珍愛自己,卻不自我尊貴。   第七十三章   1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   2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3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然而善謀。   4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譯文   1有勇氣自恃果敢,冒然行事的,必死。有勇氣自認怯懦,不敢妄為的,得活。這兩種勇氣,一個有利,一個有害。   2上天所厭惡的,誰曉得個中原委呢?   3上天的道,總是在不爭不競中得勝有餘,在無言無語中應答自如,在不期然時而至,在悠悠然中成全。   4上天的道,如同浩瀚飄渺的大網,稀疏得似乎看不見,卻沒有什麼可以漏網逃脫。   第七十四章   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2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3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斬。夫代大匠斬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譯文   1人民若不怕死,以死來恫嚇他們又有什麼用呢?   2如果先使人民懼怕死亡,有為非作歹的人再處死,這樣誰還敢為非作歹呢?   3冥冥永恆中,已有一位主宰生殺予奪的。企圖取而代之去主宰生殺予奪的人,就好像外行人代替木匠砍削木頭。代替木匠砍削木頭的人,少有不傷著自己手的。   第七十五章   1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   2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3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4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譯文   1人民吃不飽,是因為統治者吃稅太多,所以吃不飽。   2人民不好管,是因為統治者人為造事,所以不好管。   3人民不在乎死,是以為他們追求今生太過份,以致不在乎死。   4所以,唯有不執著於今生享樂的,比那些過份看重今生的人更高明。   第七十六章   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2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3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4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   5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譯文   1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弱的,一死就僵硬了。   2草木活著得時候,枝葉是柔脆的,一死就枯槁了。   3所以堅強的,屬於死亡;柔弱的,屬於生命。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pa00002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